如雷贯耳的“全州第一香”其实就是五香豆腐干,它韧性强,色泽好,小块好看且不易碎烂,咸中带香,炒肉或与其他菜配食,口味甚佳,深受人们喜爱。它经年累月、长盛不衰,佐证了旷世食品的奇迹。它口感脆韧,质地弹牙,既可做主料,亦可做配料;既可凉拌,又可卤制,还可炒炸、烧焖……做法多种多样。在那遥远而物质匮乏的年代,名冠湘桂,走俏粤山楚水。
自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以来,我国各地风起云涌的豆制品便家喻户晓,其产品五花八门,层出不穷。而“全州第一香”便是其衍生品的经典代表。
据文字记载,全州五香豆腐干始于唐朝中叶,在唐朝至德元年,全真大师(寿佛爷)来到全州湘山寺布道时,就带来了在国都学到的制作豆腐的精良工艺。很快,豆腐制作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了。当时,全州湘山对面的老街(现在的和平街)曾有家规模不小的豆腐坊,专门供应湘山寺百余号和尚的豆腐。长期吃斋并以豆腐为主的和尚们,食腻了豆腐,对豆腐很反感,总希望能换换胃口。大家碰头说好连续五天不吃豆腐,这样一来,豆腐坊里就接连余下卖不出去的豆腐了,因为水豆腐在温度高的环境下会很快坏掉。总得想个办法把余下的豆腐存起来才行啊!老板想,寿佛爷可是“万事难不倒”的高僧呀,找他准有主意。于是找到寿佛,寿佛说“将豆腐去水烘干,再撒上少许盐和香料,可保豆腐不坏”。
没想到,那豆腐烘干后撒点盐和香料后,咸中带香,非常好吃。不但和尚们喜欢吃,拿到市场上去卖,也很快成了抢手货。经过不断改良五香豆腐干的配方和制作程序,形成了一套独创的豆腐干制作工艺,轰动了全城,被誉为“全州第一香”。因其制作过程对黄豆本身所含的蛋白质、赖氨酸、钙、铁、维生素C及多种微量元素无任何破坏,不加防腐剂和色素,属纯绿色食品。因此,它保存时间长,色泽自然光鲜,营养丰富,品味独特。
全州女子梁云娥,早年跟随父母学得一手制作五香豆腐干的绝活。几年前,部队见她手艺奇特,遂邀请她去打理餐厅,梁云娥将桂北食材与五香豆腐干组合,开发出了系列佳肴,诸如卤拼五香豆腐干、五香豆腐干炒肉片、韭菜炒五香豆腐干、豆腐干焖鱼块等等,许多饕餮人土慕名前去品尝。之所以受欢迎,是因为操作简便,且口味符合大众需求,酒肴佐饭皆宜。
能把普通原料做得如此登峰造极,实属不易。五香豆腐干入菜,桂北的酒楼食肆及千家万户都能制作,家常风味浓郁,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,营养丰富,既香又鲜,被民间称为“素火腿”,百吃不厌。
■ 来源:桂林生活网 罗书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