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上飞机,闲得无聊,便眯缝起了眼睛。隔壁座位一男一女闲不住,唾沫四溅,聊起了在桂林旅游的经历。
女的提到了玉玺民族风味楼的小吃实在多,吃都吃不过来。她最爱吃那里的水糍粑、糊辣、假粽、马蹄糕、马肉米粉、香蕉卷等品种。聊着聊着,那男的便呼呼入睡了,女的只好独自歪一边看小折子去了。我瞟了一眼,这折子是专门介绍桂林小吃品种的,便插嘴道“美女,这本小折子哪里得来的?“是在桂林旅游,导游带我们去这家酒楼吃自助餐,店家发的呀!”“噢,桂林有供应这种小吃的店?”“有啊,你不知道呀,听导游说,一般的旅行团都会去那里品尝桂林小吃的,你们团没去过?”女的反问道。
依稀想起,去年桂林首届美食评选暨烹饪大赛上,有家店好像是拿“香蕉卷”来参评的。这香蕉卷应该叫“桂花香蕉卷”才对!因为做香蕉卷时,香蕉一截为二,每一截香蕉中又划了一刀,镶嵌了些腌渍的糖桂花进去,而糖桂花又是桂林的特色食材和糕点馅料,故称此名。
金秋前后,幽幽馨香袭来,许许多多的桂林人、外地人心中默念着诗人白居易写的“山寺月中寻桂子”之名句,寻芳拾花,集少成多,晒干储藏,或者加一些白砂糖加工成糖桂花,也有使用蜂蜜、麦芽糖制成的,放于家中,随时候用。它广泛使用于汤圆、稀饭(粥)、
月饼、麻饼、糕点、蜜饯、甜羹等糕饼和点心的辅助原料,色美味美,浓郁芬芳,沁人心脾。
后来听懂行的王征说,这个亦菜亦点,也算风味小吃的东西,创制出来有蛮多年了。每每推出上台,最先被抢完的就是这类又脆又甜的菜点,既没有骨头,卡不了喉咙,又方便好拿,便于食用,嚼起来外皮酥脆油香,里面香甜软滑。本地很多饕餮之人都慕名而至,尤其受小朋友的欢迎,外地一些旅行团品尝之后,反应都不错。
香蕉卷我吃过蛮多回,不过不是在桂林。好像有的是放碾碎的咸蛋黄,外裹蛋液和面包糠炸制后,配一碟沙拉酱吃的;有些是光蕉粘蛋、面粉、奶酷粉、沙拉油、水打成的糊,炸后蘸冰糖、蜂蜜、桂花酱煮溶后的稠料吃的;还有的是香蕉卷裹浸泡过蛋奶的扁面包,放到不粘锅加奶油煎成金黄色后再吃的……
玉玺楼的做法又别出心裁,是用脆浆裹炸的。脆浆是一种半成品,不是一般人能掌握得了的,其工艺配方和制作过程,都要比上述的做法复杂和多变。比如说食材就有生粉、子粉、吉士粉、泡打粉、酵母、老面、食用小苏打、植物油、蛋液、水、盐、糖等,不下十几种,而且又分传统老面发的,临时急用的,现代发泡剂做的,温度、稀稠都很有讲究,鄙人接触厨艺几十年,至今都不大搞得懂里面的了了。
只有使用传统和现代发浆技术结合做的脆浆,才具有外观光润饱满、色泽金黄、质地疏松和酥脆的特点,炸出来的食品才能保证质量。加上蕉肉的果香清甜,质地软滑细腻之特性,还有糖桂花生津止咳、和中润肺、舒缓肝气、滋阴、除口臭、解盐卤毒之功效,历久弥香,这道独具桂林特色的风味小吃,才能享誉八方。
■ 来源:桂林生活网 谭德祥